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知识库 |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领导乘坐的是苏式吉斯、吉姆等轿车,随着1958年5月5日我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在一汽试制成功,研制国产高级轿车的重任落到了一汽人身上。1958年6月30日下午,一汽车身科的房间里坐满了人。一汽副厂长、总工程师郭力郑重地说:“上级决定由一汽立即设计试制供国家领导人用的高级轿车,只给我们1个月时间,这事在国外也是办不到的,但是我们要横下一条心把它干出来。”
1958年7月1日,高级轿车项目正式上马。全厂上下总动员,组成了由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攻关突击队日夜奋战。当时不要说完整的设计图纸,连可供借鉴的样车都没有,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时任一汽厂长饶斌提出了轿车试制以“仿造为主,适当改造”的原则。就在大家为找不到样车而焦急的时候,有人听说吉林工业大学有一台1955年克莱斯勒帝国牌C69型高级轿车。这一消息让大家立刻兴奋起来,于是马上找到厂领导,请厂领导出面将车借过来,作为设计参考的“蓝本”,随即采用“人海战术”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根据借来的样车所对应的相关部件,轿车共需要有3488个零件。这些零件被排成一排,一汽员工像赶庙会一样,认为自己可以加工的零件就签字拿走。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画车身加工图纸,工人们就直接从油泥模型上取样板,加上结构剖面示意图,就成了制造零部件的全部依据。没有模具,工人们就靠手工敲。发动机与液力传动无级变速器的试制是难度最大的。攻关人员参照样车,经多次试验,采用百里挑一的土办法,终于试制成功V8顶置气门发动机。功夫不负有心人,7月20日,轿车基础车身完成。
对于轿车的外观,设计人员没有简单地对样本进行复制,他们希望造型上突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风。于是技术组赴北京故宫、北海、颐和园等处,从中华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吸收灵感,将民族艺术之魂巧妙融合于轿车上。随后,设计人员又着手设计全部的内外装饰件。设计人员受中国传统艺术中如意、寿桃及扇面轮廓的启发,决定选择扇面状的格栅做轿车前脸造型。水箱格栅采用折扇形,两边附
有带梅花窗格式的转向灯装饰板。保险杠防撞锥为云头形,轮罩外圈采用了云纹图形,尾灯为宫灯造型。车上装有V形8缸顶置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200马力,最高时速为185公里。民族特色和功能性比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后来的红旗系列车型确定了设计元素和理念的基调。
7月25日,第一辆高级轿车开始总装、调试。8月2日下午,一汽两万多员工及家属云集在一汽共青团花园庆功会场,等待首辆高级轿车的到来。可好久不见踪影。原来是汽车发动时发动机马达齿轮碎了,要更换齿轮,负责人员只好找到一个备用齿轮换上。车开出车间时天已大黑,强烈的照明灯射向红旗轿车时,全场一片沸腾。33天的努力,高级轿车奇迹般诞生了!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在全厂万人集会时,正式给轿车命名为“红旗”。
9月19日,邓小平、李富春、杨尚昆、蔡畅等中央领导到一汽视察,也纷纷赞叹红旗轿车创造了奇迹。邓小平在饶斌汇报完工作后忽然问,中国红旗比苏联吉姆车哪个更好,饶斌信心十足地说,比吉姆高级。邓小平高兴地说:“你们可以多生产,油不够可以烧酒精,反正做酒精的红薯干有的是,只要不烧茅台就行。”引起在座的人哈哈大笑。
第一辆红旗轿车出厂后,一汽设计人员又对轿车进行了5轮修改才最终定型。1959年4月,定型后的红旗轿车被送往北京,国家汽车局于5月批准了红旗CA72型投产,并于国庆节前送北京10辆作为首长用车,同时要求制造两辆检阅车。1959年10月1日,第一批红旗轿车如期参加了北京国庆节游行。第一批红旗轿车在车身的侧面有5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兵、学、商,后来改成了3面红旗,代表总路线、[FS:PAGE]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再后来为了突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改成一面红旗。1960年,红旗轿车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博览会上亮相,一名意大利的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夸奖红旗的造型设计是“东方艺术和汽车技术相结合的典范”。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第一辆红旗轿车已经走进了历史,静静地停放在一汽汽车展览馆中。当年那些为这辆汽车作出艰苦努力的人们,有的已经离世,健在的也已白发苍苍。红旗轿车的故事作为一种精神,至今深植于每一个汽车厂人的心中,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中国人民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腔热血和勤劳的双手,一锤一钉、一块一片地敲打出中国的汽车品牌——红旗。(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