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碳捕获: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气候问题
时间:2010-5-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那些化学客来说,一切就这么简单:(NH4)2CO3+CO2+H2O产生了2NH4HCO3.
    转换成更加友善的文字,这就是阿尔斯通冷氨技术的基本原理:氨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形成碳酸氢铵或碳铵,这一关键溶剂的采用,也大大降低了人类捕捉二氧化碳的费用。
    在无数次纸上谈兵地讨论各种可能性之后,在阿尔斯通位于瑞典卡尔斯的示范电厂中,碳捕获就在眼前发生。
    新溶剂“冷氨”
    在碳捕获与储存(CCS)中,阿尔斯通做的是碳捕获(CC)这个部分。
    碳捕获的方式,大致分为燃烧前脱碳Pre-combustion(只限于新厂)、富氧燃烧(Oxy Combustion)(新厂和旧厂翻新均可)以及燃烧后捕获(新厂和旧厂翻新均可)三种方式。
    在燃烧后捕获方面,据阿尔斯通电力系统总裁兼首席执行副总裁朱博赫(Philippe Joubert)向记者介绍,阿尔斯通已在美国、瑞典和挪威分别同合作伙伴建设了6个使用冷氨技术的示范项目。
    在阿尔斯通看来,燃烧后捕获是当今最先进的碳捕获技术:这意味着在燃料作为能源燃烧后,依然可以捕获二氧化碳。
    在瑞典卡尔斯电厂(汽油发动),从2009年4月开始运行,目前已经拥有15000吨二氧化碳/年的碳捕捉能力。
    实际上,研究表明,阿尔斯通的冷氨技术只有约10%的能量损失,同时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率高达90%.而其他燃烧后分离方法的能量损失则高达30%。
    这是冷氨技术为碳捕捉技术高能耗所贡献的一项突破:碳捕捉的高效率与价格低廉的反应试剂。
    在进入卡尔斯电厂后,每个人都得了护目镜、头盔以及防护服,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尽管瑞典国家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拉森再三向我们确保,工作人员一般不会被氨所伤害。
    容器和管道令人方向迷乱,在瑞典国家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拉森的指引下,从碳的排出到最终“被捕获”,过程一目了然。
    首先,从锅炉中排出的废气要被输入一个废气冷却装置,与此同时,清除其中的微粒以及进行除硫。
    之后,干净的废气即将进入捕碳阶段:在一个巨大的容器中,溶剂即将“清洗”干净的废气,并把二氧化碳置换出来。
    接下来,二氧化碳和溶剂的混合物在一个独立的罐中加热,产生出一股纯粹的二氧化碳以及重新释放了溶剂,此溶剂又随之被回收到上述的清洗环节。
    阿尔斯通在此厂所使用的溶剂是冷氨:作为碳捕获过程中的必要化学品,溶解度极高的氨易于吸附在皮肤和眼结膜上,产生刺激。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碳捕获过程中,更大范围内一直使用的溶剂是胺,然而使用胺进行碳捕获的代价是能源开支,因为将胺同二氧化碳分离的阶段,一般会使发电厂降低20%~25%的产量,而氨的使用,则大大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另外,只要操作简便的淋浴系统,就可以让操作工人在第一时间冲刷掉附着在身体上的氨。
    在接下来的两步中,纯粹的二氧化碳将被压缩至不到其平时所占空间的1%。
    最后,压缩的二氧化碳已经彻底准备好了被送到最终储存的地理场所。
    碳捕获的未来
    为维持领先地位,阿尔斯通在碳捕获技术上下了血本,尽管朱博赫对于其中花费还是三缄其口。
    据记者侧面了解,上述瑞典发电厂项目,德国伊昂集团和阿尔斯通约投资1100万欧元。
    不过朱博赫用另一种方式和记者分享了阿尔斯通为何如此看重碳捕获技术:到2030年,尽管有可替代能源的出现,传[FS:PAGE]统化石燃料仍有可能在全球发电方面占到67%的比重。
    朱博赫认为,到2030年,将使用60%能源的发电厂目前还未被建成,而由于这些发电厂未被技术锁定,其情节程度更高,据估算应在能源的排放方面仅占40%左右。
    与此同时,在朱博赫看来,到2030年,全世界60%的排放都将从目前存在的发电厂中产生,而他认为碳捕获将承担世界范围内55%的减排工作。
    对于燃烧后捕获技术的商业化,朱博赫给出了2015年这个时间点。
    与政界见解有所不同的是,经常往来于欧洲与中国的朱博赫特别对记者强调,中国在2009年通过大量购买科技以及关闭落后电厂的方式,在能源能效的建设方面已经超过了欧洲与美国。
    尽管朱博赫不愿多言价格,实际上在挪威一处天然气发电厂的CCS项目可以给予我们参照:在Karsto,捕获一吨碳的花费到达了70欧元。而根据麦卡锡报告,捕获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在2020年可以降至35~50欧元,到2030年则降至30~45欧元。
    目前问题纠结于,究竟在何时,自由向天空排放二氧化碳才会比通过CCS捕捉二氧化碳更昂贵。
    阿尔斯通不断推广他们的CCS示范项目的时候,不同的政治诉求正让全球气候谈判陷入纠缠当中,热爱工作的瑞典女科学家拉森博士和她的同事依然憧憬着碳捕获的大规模可商业化的未来。在拉森的心目中,有科学在手,有方程式在手,政治就可以有所不同。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万里同心,共护黄河|60组家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