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垃圾有望变能源发电可实现零排放
时间:2010-3-18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网  

    
垃圾变煤资源就在身边(CFP供图)
 

  广州有望每日将过万吨垃圾变能源
  “垃圾”逐渐演变为城市杀手,是“循环利用”还是“一埋了之”?在我们寻找“垃圾开发利用”的最佳路径时,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20年前就开始为城市垃圾找出路。他就是杨传淼。
  广东省经信委节能和循环经济处处长谢时超表示,“杨老的技术只要能通过权威能源监测部门的检验,拿到相关证明,就可将其列到全省节能技术目录中,向全省推广。”
  “这些都是平时厨房垃圾制作的。”在杨传淼面积不大的厂房里,记者看到厨房垃圾、牲畜都不能吃的废粮食,通过粉碎、杀菌,制成高强度、高助燃的黏合剂,再同纯天然煤按不同的比例搭配生产出“垃圾煤”,即工业合成炭。这是杨老花了将近20年的研究成果。
  发电:可实现零排放
  除了剩饭剩菜外,平常的生活垃圾,如废被套、塑料等都可以用来生产工业合成炭。“工业合成炭是用之不完的高温环保新能源,各项技术指标都十分优秀。”杨老称。
  目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全球性话题,而对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焚烧和填埋。如果垃圾能真正得到有效处理,是可以变废为宝。杨老特别希望能把他自己的发明用于发电,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考察过国内一些垃圾焚烧发电厂,但低温燃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太大。如果用工业合成炭来发电,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杨传淼表示,工业合成炭发电技术,可利用烟囱和蒸汽的全部余热烘干工业合成炭,最后排出的尾气和大气的温度相等,有效控制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发电锅炉排出的乳白色粉尘,收集后加入适当的磷和氮,可以生产出最佳的有机农家肥。
  因此,老人家希望有关部门能上门考察,并予以支持,“根据广州目前的状况,只需要建立12个垃圾制造的工业合成炭发电厂,日处理垃圾可达12000吨。”
  杨老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早在90年代初,就曾有美日欧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商先后拟出资千万元人民币让他转让垃圾煤技术,还可以拥有50%的股权,共同出国开发,但都被其断然拒绝。
  权威声音:达标即可推广
  广东省经信委节能和循环经济处处长谢时超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言,“杨老的技术只要能通过权威能源监测部门的科学检验,拿到相关的证明,我们可以将其列到全省节能技术目录中,向全省推广。”
  谢时超称,“我们鼓励杨老这样的社会人士积极研究节能技术”,但他强调,目前全省有关的财政补贴主要是投向“法人代表”,即以企业为主,还没有向自然人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
  本报记者昨天从广东省节能中心主任陈健处了解到,杨老可以向节能监测部门申请认证,如果符合节能要求,可以扩大再生产。
  垃圾煤
  零排放制作过程
  把垃圾合成“垃圾煤”,是运用洗煤厂水洗垃圾的技术,在水池中放上一定比例的消毒、除臭和杀菌剂,利用机械正反方向将垃圾中的棉被、蚊帐、衣服、塑料、纸皮和柴草等大件垃圾钩碎。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些可燃的垃圾自然浮在水面上,再将这些浮在水面上的垃圾抽上来粉碎,过滤干。而且水洗垃圾不受颜色和成分的限制,水可以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此外,在冲洗垃圾中剩下三分之二的阻燃物质,如砂石、玻璃、重金属等可以重新利用,因此,垃圾中的灰渣也可以实现零排放。杨传淼对记者解释说,而且这样生产出来的合成煤比纯煤球更方便易燃,且时间也比较长。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用火柴、火机就可以直接点燃。
  杨传淼
  研究垃圾煤20年
  说起杨传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家五代同堂三百多人,基本上都是从事煤炭、洗煤、焦化、发电和机械制造工作。”1952年,杨传淼从中南[FS:PAGE]工业学校机电专业毕业后,曾参与前苏联、捷克和波兰专家一起组建的总投资在万亿元以上的国家大型能源项目,从事能源工作就有60年。
  杨传淼是从上个世纪90年底开始,为城市垃圾寻找出路,倾其所有研究垃圾煤。该产品在2005年通过了广东省技术监督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质量检测。老人曾说过,如果70岁还做不出垃圾煤,80岁还要继续做。也许这完全能诠释老人的用心和执著。(张忠安、徐海星)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
践行节能低碳 铅山县英将乡在行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