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仅占污水处理量10%
时间:2014-4-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作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利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却难掩尴尬。专家指出,中国再生水利用率仅占污水处理量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利用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陕西省西安市,地处闹市中的丰庆公园,杨柳低垂,繁花簇拥,园中一片春水碧波荡漾。
  
  “我们公园这个人工湖内注入的就是再生水。”丰庆公园管理处园容部科长吴键说:“不仅如此,整个丰庆公园花草的浇灌、厕所的冲洗等用的都是再生水。”
  
  吴键算了一笔账,再生水水价每方1.17元,自来水水价每方4.25元,公园人工湖容积约6.6万方,注入自来水就需25万元钱,而再生水只需8万元。
  
  “再生水水质不错,水中还能养鱼,浇花也没问题。我们公园用了8年,感觉既能节约成本,又生态环保。”吴键说。
  
  “再生水是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原水作为原料进行再处理。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混凝、过滤、沉淀、消毒等常规工艺,执行的是国家2006年出台的再生水生产标准。在这一标准下,再生水能够供给工业领域、景观领域、城市杂用领域,完全符合作为‘城市第二水源’的要求。”西安清远中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媛说。
  
  数据显示,西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8立方米,仅为陕西省和中国人均的1/3和1/6,属于极度缺水城市。西安市水务局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要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开源”的余地已经非常小,关键还要在“节流”上下工夫———主要是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中国各地尽管发展阶段不一,但近年来对再生水的推广利用不断加强。河北唐山推广利用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青海西宁首个再生水利用工程将于今年6月竣工。江西南昌则推广小区再生水系统。
  
  袁媛说,在西安,再生水供应的主要领域是工业,目前公司生产出来的再生水97%供给了电厂。“作为西安最大的再生水公司,下辖三个分厂,再生水的日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但是我们每日的供水量只有3.3万吨,仅为处理能力的18%至20%,大量产能闲置。”
  
  袁媛表示,制约再生水应用的最主要因素是管网“西安市区我们能输出管网只有43.5公里,覆盖的只是有限的地区,因此大量的水生产出来也送不出去,很多用户想用也用不上。”
  
  西安昆明路的一家洗车行,是少数再生水用户之一“我们靠近丰庆公园,能够从公园拉出管道,用再生水洗车,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能节约自来水资源。”洗车行负责人张彩霞说。
  
  但在几百米外,另一家洗车行则仍然使用自来水。洗车行老板宁先生说:“再生水每方不足两元,我们用自来水则需17元,成本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是我们不想用再生水,而是这里没有管网,接不过来。”
  
  专家指出,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再生水利用已经成为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国再生水利用率仅占污水处理量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利用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专家预计,如果中国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开发利用年150亿立方米的再生水资源。
  
  据袁媛介绍,西安现有7座污水处理厂将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新增再生水设施供水能力36万吨/日,新建市政杂用、景观供水网供水能力67.4万吨。同时10年内,西安再生水管网将达到460公里,届时将覆盖西安市区的主要干道沿线。
  
  但460公里管网的铺设需要7.4亿元资金投入。业内人士表示“资金、管网是制约再生水利用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可能会错失再生水发展的良好机遇。”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厦门出台9项措施支持绿色低碳经
中建四局:锻造低碳引擎,创建多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