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行业分析 |
|
近日,中国经济网联合国家标准委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推出了“标准助推改变标准服务百姓”系列访谈,共同关注标准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在做客访谈时指出,节能减排的标准化能够很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可以起到规范企业管理,引领行业发展,助推技术转化的作用。
李爱仙表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两大发展主题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目前我国能源工序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节能减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实现节能减排的标准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抓手和途径。“节能减排标准化首先可以在解释节能减排概念和节能量的计算反面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其次能够规范相关企业的管理,另外还能引领相关产品、技术的升级和行业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帮助把节能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或产品,助推节能技术实现产业化。”
就企业而言,其生产的产品比附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能效标准,而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产品也必将随之升级,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必须不断革新,从而就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另外,对于一些高耗能的行业来讲,如钢铁、石化等,要根据能耗限额标准新建或改造项目,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准入值和先进值,会依据这些标准实施固定资产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淘汰落后工艺等,这就为国家产业化升级带来了帮助。
李爱仙指出,节能减排的标准化工作不仅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消费者而言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能效标识制度为例,首先是染给消费者直观的了解到哪些产品是节能的,哪些是耗能的,而消费者选择了节能产品以后在经济上也会得到实惠。李爱仙给中国经济网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一级能效的空调与三级能效的相比,连续使用三个小时就能节约一度电,如果是在我国南方,按每年使用200天,每天6小时计算,一年可能节省200块钱,而空调一般的使用寿命是8-10年,而这相比最多能节省2000元。(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