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企业黄页 |
|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4月26日成立,全面负责大同第二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2×60万千瓦国产直接空冷机组的建设和生产运营,2005年实现了提前双投的目标,并转入正式的商业运营。目前,公司在册员工238人,生产运行与检修采用半委托模式,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为董事会。
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公司决策层在基建期就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以5S模型构架为基础的“数字化电厂”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方案,(5S:协调控制系统DCS;电厂仿真系统SIMU;厂级监控系统S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提出以信息流为驱动、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管理目标为准则的管理思想,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
公司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应用出发,综合考虑公司的长远目标,紧紧抓住“先进、高效、实用”的原则进行,目前,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一、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梁。全面实现全厂实时数据处理、监视、分析、优化、管理。公司的SIS系统包含26个功能模块。初级模块包括了实时信息处理、数据归类统计、历史趋势、报警管理、显示及远程监视功能、报表功能模块等,提供生产实时数据监视,并对原始信息做简单二次处理后的信息向MIS网发布和开放。高级模块包括了机组及厂级性能计算、控制系统优化、吹灰优化、运行统计与考核、压力容器安全监督、性能试验、能损分析、金属安全监督、负荷优化分配、操作优化指导、工况分析、工程师字典等,提供全厂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分析、全厂经济指标分析及优化运行操作指导、设备(系统)故障诊断、负荷优化分配等功能。
该系统在机组点火调试期就投入了运行,为发电期间的事故分析、提高全厂运行的经济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建立了全厂统一的实时/历史数据平台,解决了各控制系统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使全厂运行、检修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运行情况及设备状况,有利于安全稳定运行;
(二)通过经济性分析与优化操作指导,使单元机组发电煤耗降低2g标准煤/KWH;
(三)通过优化吹灰,使吹灰工质耗量减少20%~30%,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
(四)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五)通过设备性能监测与劣化分析,早期发现设备隐患,减少机组非停;
(六)通过设备(系统)故障诊断,提高故障查找与维修效率;
(七)通过全厂信息共享,实现了统一管理与考核,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该系统的生产实时数据包含了公司全部测控系统,数据标签量达到50000多点,系统的分析、指导、报表功能在全国火电厂处于领先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MIS)
公司MIS建设采用IFS作为MIS的实施平台。是在充分吸取和借鉴了国际国内众多电力行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实施的。整个应用方案以计划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设备资产维护管理为基础,充分地体现了企业资源规划的思想。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并最终实现提高公司经营效益为目标。公司MIS包含十五个子系统,覆盖了公司当前以及未来生产经营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
公司的MIS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一个细化、明确了[FS:PAGE]一个执行、体现了一个规范。
细化:就是在整个MIS的各个功能上都以细化为基础。如:设备管理的设备树与台帐;技术监督的监督对象;巡回检测的检测内容与标准;接地线管理的接地位置与接地线编号等。
执行:系统以系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自动管理与产生,并以系统的方式要求执行。如:定期润滑、定期试验、定期轮换等,就是对这些工作进行识别并将信息的产生与要求执行后的回馈交给了系统。
规范:对流程的严格引入,确保工作事务的规范。系统在缺陷管理、两票的管理等功能上引入严格的工作流程,极大的规范了工作的工序,确保了工作的安全。(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