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康平让传统印染获新生 每年节省10个西湖的水
时间:2015-10-25  来源:浙商网  

  提起纺织印染,大家首先想到的浙江绍兴:忙碌的工人、拥挤的车间……然而在山东泰安康平纳集团内,记者却看到不一样的纺织印染车间:整洁的车间里难寻工人踪影,总控室里,电脑控制下的机器手穿行不休,一批批筒子纱就整齐地印染完成。巨大的转变依托的是该公司自主完成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技术。凭借科技创新,山东康平纳集团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让传统纺织印染产业获得新生。
  
  从“高人工、高污染、高能耗”到智能工厂
  
  以前的印染车间,往往是“高人工、高污染、高能耗”。而走进山东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染色车间,只见车间二楼的控制室里,工人轻按摁钮,就完成了对整个生产线的控制;控制室外面,整洁明亮的车间里只有两三名工人在巡视设备。康平纳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鹿庆福告诉记者,如此智能化的车间主要归功于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示范生产线的基础上升级建立的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凭借这项技术,康平纳集团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然而从传统产业到智能工厂,康平纳集团却是走过十年艰辛的创新之路。
  
  2003年,康平纳集团成立五年后,为了打破“永远落后国外先进企业技术一步”的魔咒,开始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走上了科研创新、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康平纳集团创建了国内首条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示范线,在之后5年的运行过程中,不断研究完善提升,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纺织机械史上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让传统产业获得新生:每年节省10个西湖的水
  
  生产线的智能升级,让康平纳集团解决了传统染色车间染色效率低、资源浪费大等问题,实现生产现场无人化,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约100名工人,如今只需要20人。”不仅如此,减少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鹿庆福介绍说,建立智能工厂后,以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可减少一半以上人为因素对产品影响,“有了全自动配料系统后,精度可达0.1克,品质可以提升五到十倍。”
  
  此外,智能工厂对节能、环保的贡献也很大。鹿庆福介绍说,以染色环节为例,平常大家所穿的衣服染色需要6个小时,吨纱染色在一般企业的用水量达120—130吨。“也就是说染一吨纱要用一百多吨水来冲洗,而我们现在建设的智能工厂生产线,用水量为80—85吨,节水27%。”鹿庆福给采访团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国整个行业有约1/3到1/4的企业使用这条生产线建成类似智能工厂,每年能够节约10—11个西湖的水。”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万里同心,共护黄河|60组家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