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浙江:节能减排艰难的大考
时间:2008-11-20    
2008年,对于各级领导干部,都不会轻松,因为一场节能减排“问责风暴”正在酝酿……
  尽管我省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离“十一五”规划的进度仍有差距。
  为了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200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新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方案及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要依据,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数月后,我省也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早已先行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
  这意味着,不顾环境容量,拼资源能源,偏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必将遭遇约束性指标的“红灯”。
  对于我省来说,如何在这种新态势下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命题。
  压力既来自节能减排硬指标,也来自资源环境的终极制约
  9月1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吕祖善省长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说明中指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完成目标任务艰巨。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治理任重道远,而一批临港重化工业项目的相继投产,使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
  吕祖善省长说,实现2010年目标值有一定难度的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比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考虑到这些都是事关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指标,虽然实现难度较大,但必须采取措施努力予以争取。
  的确,“节能减排大考”的背后是资源环境的终极制约。
  宁波目前重化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3,已成为该市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领域。随着临港工业大项目集中投产,该市今后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单是“宁波钢铁”400万吨投产,将使全市GDP能耗强度上升7.6个百分点。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说,一定要将达标的压力转化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绍兴产业虽以轻纺为主,但“轻纺不轻”,绍兴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有300多家,占全省的1/5多,工业用电比重也是全省最高,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发达地区今天的烦恼,就是欠发达地区明天的隐忧。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丽水,节能减排更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既要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要成为全省最好的生态屏障。”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要求全市加快“补课”与“赶趟”,完成加快发展和加强保护的双重任务。
  确实,无论是对地区经济还是企业发展来说,一票否决的节能减排大考不亚于一场“生死考验”。
  “一方面是能源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电煤、成品油等资源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是继续降低能耗难度很大,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困难很多。”省经贸委主任汤黎路分析说,今后三年我省需要年均下降4.7%才能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最新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省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5%左右。
  吕祖善省长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说明中也提到,随着经济增速回落,客观上增加了节能减排尤其是完成节能目标的难度。
  另一方面,尽管过去3年的“811”环境污染整治效果显著,但全省废弃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承载力基本饱和。与此同时,国际上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壁垒、低碳经济已深入到国际市场交易规则中,环境形象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在注重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机遇存在于倒逼机制之中,存在于新的发展理念之中
  节能减排大考,压力重重。但光明就在挑战中照耀新生。
  “这是一种倒逼机制。”省环保局局长徐震说,“这将迫使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升,迫使我们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与设备,迫使我们淘汰高消耗的落后技术与产品。”
  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都证明了这点。如日本,最近几十年产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非常快。其中,最大的两次进步,都有资源环境的倒逼因素在里面。一是石油危机;二是公害事件,全球“八大公害事件”有4件发生在日本。这两件事逼出了日本的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快速进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徐震说,目前全省第三产业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以降低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可以削减0.95个百分点左右。显然,只有发展方式转变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10月8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华带队的在浙部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赶赴绍兴,就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计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代表们实地考察了浙江亚太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绍兴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两家企业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代表们指出,浙江是我国能源最紧缺、受环境容量制约较大的省份之一,要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挖掘节能减排潜力。要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拓展发展空间。要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加强执法监管,切实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特别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探索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转就要被淘汰!”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说,节能减排,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带来阵痛。工程设施需要大投入,严格的管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结构调整需要淘汰落后的产能。但是,从长远来看,节能减排既是形成倒逼机制的源头,也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动力,通过节能减排可以腾出环境容量,多上好的产业、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绍兴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建立工业行业能耗标准,率先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卡住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298家“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开展“关、停、转、搬”等整治。全市300家重点用能企业签下“军令状”,不达标者将交纳“超能耗资金”……
  在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下,需要跨越式的发展思维,于是丽水喊出了“走山路、唱山歌、念好山字经”的口号。
  从丽水2008年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可以看出其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7月,新出台的《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提出推进生态产业、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五大工程。该市还以主体功能区的理念为指导,把全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准入、重点准入、限制准入和禁止准入4类区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该保护的严格保护好,该开发的集聚式、集约式、集群式地开发好。
  节能减排大考,逼出新途径、新机制的探索。针对宁波市面临的减排压力,巴音朝鲁提出,要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技术进步4个着力点,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要积极鼓励发展,想方设法扶上马;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要提高门槛、严格控制,凡是达不到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对污染重、能耗高、长期违法排污、改造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要分期分批地淘汰。
  “从资源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保护优化增长转变,让节能减排为经济发展插上循环翅膀、注入绿色动力。”对目前正在大力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等大突破大提升工程的宁波市,巴音朝鲁的设想正化为未来发展的机遇。
  以“工业强市”为发展战略的浙中城市金华,今年也提出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多管齐下抓节能降耗。除了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项目的新增,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外,金华还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运用。
  据悉,2007年,金华市单位GDP能耗降低4.15%,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6%和3.84%,金华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水污染治理显现效果,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机遇观已在我省各地形成共识。面对节能减排大考,浙江正以此为动力促进转型升级,重建我省产业竞争优势。相关链接
  2010年底减排预期目标
  按照2008年减排量预测,“十一五”后两年,我省COD、二氧化硫每年净削减量分别达到1.8万吨和2万吨以上,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加快和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现役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达标情况不理想的污水处理厂抓紧进行改造。确保到2008年底,完成100个镇级污染处理建设项目,其中太湖流域所有建制镇全面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完成8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建设。2009年底,完成嘉兴发电有限公司2台30万千瓦、嘉华发电有限公司4台60万千瓦、镇海发电有限公司4台21.5万千瓦、温州发电厂2台13.5万千瓦、舟山发电厂2台12.5万千瓦机组脱硫改造任务,争取关停台州发电厂5台13.5万千瓦机组。2010年底前,完成“十一五”期间关停327.8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任务,新建完成288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并形成有效减排量。在确保按进度完成以上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强化结构调整减排、执法监管减排的各项措施,深度挖掘各项污染减排潜力,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能完成减排任务。(吴妙丽)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绿色烘烤绘就低碳致富新图景
挖掘低碳产业市场潜力 推动新能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